今天全国人好好看看,这位清华副校长的真面目……

皇冠体育比分官网
皇冠体育比分官网更新:2024-06-30 评分:4.4 访问量:42885

华人星光原创内容

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

2024年6月24日,

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奖,

这是中国五个国家技术奖中,

最高等级的奖项。

因该奖对能力、贡献的超高标准,

自2000年设立以来,

获奖者平均年龄超过80岁,

历届获奖者有:

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、

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、

中国歼-8战斗机之父顾诵芬……



而这次,

诞生了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!

他年仅61岁,是清华副校长,

过去总有人说,

某些名校出来的学生,

有一部分是“披着洋皮的家贼”。

这些人跪了太久,

今天全国人就好好看看,

这位清华副校长的真正面目:

他是怎么拒绝美国、日本,

挺直脊梁站起来的!

又是怎么从一个“笨小孩”,

成为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中国人!

他,就是薛其坤



常言道,清北皆天才,

可薛其坤这位堂堂清华副校长,

过去的真实人生却是一言难尽。

1963年,

他出生在山东一个小村庄,

这是绝大部分穷苦人的缩影:

他的课桌是把一棵树从中间劈开,

凳子是自己手工做的。

少年时代最懵懂的敬仰与希望,

支撑着他以勤奋苦学,

弥补自身的并不聪明。

17岁那年,一向闷声不响的他,

考上山东最高学府:山东大学。

父母感到挺惊奇的,

只不过短暂的惊奇之后,

等待薛其坤的是接连失败。

第一年考研,

他高等数学只得了39分,

毫不犹豫选择再战;

可第二次大学物理只得了39分,

一再失败,

流逝的是年华,渺茫的是未来。

坚持还是放弃?

薛其坤执拗地选择了坚持:

“没有过不去的坎。”

成功对他而言没有捷径,

只有不断地苦读,苦读,再苦读,

三战考研,这一次他终于考上了!

只是,

当他走进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,

世界双一流学府:

中国科学院大学。

脚步却是十分沉重的,

这里人才济济,

而自己又颇有些“笨拙”,

光明未来,真的已来吗?



漫长岁月给了他答案,

研究生毕业后,

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,

只能在科学院继续读博,

在导师眼里,他不是个机敏的学生,

别人读博5年足矣,

薛其坤花了整整7年时间,

才在中科院拿下博士文凭。

好像确实有点“笨”,

导师便建议他继续深造吧,

1992年,中日联合交流会之后,

导师把他送去日本东北大学,

金属材料研究所学习。

对薛其坤来说,这是一次转机,

更是一次蜕变前的煎熬和折磨。

那时他已成家,

还有一个可爱的孩子,

舍下家的温暖,一人奔赴异国,

孤独还在其次,最关键的是,

他言语不通,

还要面临“魔鬼般的生活”。

导师樱井利夫治学极其严格,

其实验室,

是日本最古老的大学附属研究所,

被称为“疯狂7-11”

薛其坤一周要工作6天,

早上7点来实验室,

晚上11点之前不许离开,

时间不能误,风雨都得来,

一旦迟到,便遭到劈头盖脸的怒斥。

除了体力上的考验,

语言不通则是精神上的折磨,

当导师和同学们一起做实验的时候,

因为听不懂指令,

那些仪器他连碰都不敢碰,

只能怔怔地看着。

这样的生活像炼狱,

每一天都折磨的薛其坤身心俱疲,

不少去日本学习的同学,

受不了煎熬“逃”了回去。

在周围人嘲笑的目光下,

薛其坤也快到崩溃的边缘了。

他说:“那时候,每天就是三件事,

吃饭、睡觉、搞科研。

那是真困啊,累到眼皮打架,

就坐在公共卫生间的马桶上,

悄悄眯一会儿。”

想国,想家,

关键时是一通电话,

让他决定咬牙拼了。



有一次和家人通话,

思念,让薛其坤眼泪都快要落下了,

这时上幼儿园的儿子,

在电话里给他背刚学到的课文:

“我是中国人,

我爱自己的祖国……”

听着儿子稚嫩的童音,

薛其坤的神经被狠狠触碰到了:

是啊,我是中国人,

虽孤帆远航,满身疲累,

但绝不可愧对这炎黄血液,

我岂能让日本人看不起中国人?

我怎能给祖国丢脸啊!

从此,他像“发了疯”一般,

每天最早一个到实验室,

最后一个才离开。

一年半的时间,

薛其坤脱颖而出,

他的一次试验取得重要突破,

论文发表后,

日本学界为此感到不可思议,

因为在他们看来,

“笨笨”的中国人薛其坤,

拿下的,

可是“7-11”实验室三十年来,

最大科研成果!





“不为别的,

只为中国人在日本争一口气!”

再也没人说他“笨”了,

有国际权威预言,

薛其坤未来的成就,

极有可能达到摘得诺贝尔级别。

美国极为看重他这样的人才,

都跑来日本“抢人”,

美日为了留住他,

给的待遇都是极好的。

很多人以为,就纯学术而言,

日本多出诺贝尔获得者,

美国的科研条件又是全球最好的,

薛其坤必定二选其一。

怎能料到,

薛其坤从始至终的唯一选择:

是学成必归国!



1999年,薛其坤国际声望最隆之际,

他毫不犹豫拒绝美日递来的橄榄枝,

直接回国。

他在国内掀起了一场场风暴:

年仅35岁就成为正教授,

并担任中科院表面物理,

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;

41岁,

他当选为中国院士。

2006年成为清华理学院院长,

2018年,成为清华副校长

回国十几年,

他带给中国新的希望:

在2008年,他开始带领团队,

挑战一项世界级难题:

量子反常霍尔效应。

这个效应,

是全球公认的极困难的巨大难题,

无数科学大拿为此倾尽心血,

然而却拿不出一点成果。

而当时这一研究竞争无比激烈,

日本东京大学,

美国麻省理工、斯坦福大学,

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等世界一流团队。

薛其坤发誓要为中国拿下第一,

足足四年,不断碰壁、失败,

然后重头再来。

每一次失败后,团队斗志低迷,

薛其坤总是握紧拳头,

给团队打气:

“全世界都试图攻克这个难题,

我们必须要抓紧时间!

科学发现特别是重要发现,

只有第一,没有第二,

我们只有冲,没有退路!”

他眼里泪光闪烁,

真的要为中国争一口气啊!”



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,

经过苦苦探寻,2013年4月10日,

薛其坤团队宣布,

找到一种特殊材料:

“磁性拓扑绝缘体薄膜”,

并在对它的实验中,

观测到“量子反常霍尔效应”。

他成功了!

带领中国团队,跑赢了日本,

跑赢了美国,跑赢了德国,

在全球第一个,

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!

这一场科学的风暴,

席卷中国,席卷世界,学界称:

“很可能引发一次信息技术革命。”

“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成果。”

科学家们预测,

未来这一研究成果一旦落地,

超级计算机,

很可能会做到只有平板电脑大小,

智能手机会实现超长待机,

运行速度超越现在产品上千倍!



著名诺贝尔奖物理学家,

杨振宁激动不已说,

“这是从中国实验室里,

第一次发表出,

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!”

科研成果累累,

各种奖项也随之而来:
2004年,

薛其坤获中国青年科技奖;

2005年,

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;

2010年,

“中国科学十大进展”之首;

2014年,求是杰出科学家奖;

2016年,薛其坤第一个获得,

被称为中国“诺贝尔”的,

“未来科学大奖”。

2020年,

他拿下全球低温物理领域最高奖:

菲列兹·伦敦奖。



如今的薛其坤,

仍在科研奋斗的路上不肯停歇,

他的目标是在有生之年,

推动中国,

第一个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

那将是一个伟大的未来。

他说:“只要你勤奋、执着、

专注,就不会在世上一事无成。”

倾其一生,他证明了一件事:

勤能补拙,未来可期。

就在刚刚,他获得了,

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。

过去获奖者平均年龄80岁,

年仅61岁的他,

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!

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,

他是家国的希望啊!



薛其坤这样的人,

当下中国极为难得,

其一,

他是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缩影,

没背景没资源,不聪明不光鲜,

输在各种起跑线上却能逆风翻盘,

只因他唯一有的,

是热血,是拼搏,是上进,

是决不放弃,是自强不息,

这就是薛其坤带给我们,

最珍贵的奋斗力量!

其二,他在国外,

得到事业的转机,

得到更多的青睐,

可他什么都没有要,

他唯一拥有的除了努力积累的才学,

便是这一颗中国心。

科学无国界,科学家有祖国,

我是中国人,堂堂正正,

不会卑躬屈膝,不会卖国谄媚,

永怀赤子之心,

这就是他带给我们,

最珍贵的家国情怀!

希望中国,

多一些努力奋斗、

为国争光的“薛其坤”!